关于刀具各种冲针冲头模具材料

      

关于刀具各种冲针冲头模具材料

关于刀具各种冲针冲头模具材料

 


     
  

    关于刀具的一些基本知识
    D2=cr12mo1v1-SKD11
    DC53-SKH-9
    O1=9crwmn 5Mn15Cr8Ni5Mo3V2,3Cr3M03W2V,5Cr4M03SiMnVAl。1Crl7Ni2,Crl4M04V,6Cr4M03Ni2WV。7Mnl5Cr2A13V2Wmo,W12Mo3Cr4V3Co5Si,W6Mo5Cr4V5Si,W10Mo4Cr4V3Al,8W18Cr4V2Co8,W14Cr4VmnRE,9W18Cr4V,W13Mo3Cr4V3N,Cr4VCo3N,42CrMnMo,30CrMn,41CrAlMo7,17CrNiMo6,34CrNiMo6,40NiCrMo2,36CrNiMo4440c=9cr18mo或11cr17
    D2= cr5mo1v=60NICRMOV12-4 2743
    T10=1095
    420=4cr13
    52100=gcr15
    国产的cr14mo4v成份很接近bg42
    *近有一个d2的改良品种.日本牌号dc53.美国牌号好象叫d2e.国产的是cr8mo2vsi
    vg-10 、cpm440v 、ats55 目前我没找到相应的牌号.不过据我所知gpm10v国内
    目前已经可以生产了.
    cr14mo4v是高温不锈轴承钢.也可以做不锈模具钢.除了钒含量比bg42少一点.
    其他的差不多.
    日本工业标准(jis)和美国钢铁协会(aisi)常使用三位数字来表示不同种类的不锈钢,其中2xx系为铬-镍-锰系奥氏体不锈钢,3xx系为铬-镍系奥氏体不锈钢,4xx系为铬系不锈钢,包括铁素体系和马氏体系。此外,在合金编号之后附加英文字母来表示同类钢种之特殊性质,其意义如下:
    (1)l表示低碳,如304l,316l等。
    (2)f表示具有切削性,如430f。
    (3)s表示性质特优,如310s,309s。
    (4)se表示添加se,如303se。
    (5)n表示添加n,如304n。
    (6)b表示在奥氏体钢中加si,来提高抗氧化性,如302b。
    (7)a、b、c表示在马氏体钢中含碳量不同,且依a、b、c的顺序增加,如440a、440b、440c。
    (8)jx表示日本加以改进的钢种,其中x为数字,表示改良种类,如301j1,420j2。
    (9)xm表示新推出之尚未编码的钢种,如xm21,xm15等。
    金属材料工艺性能名词简介
    1:铸造性(可铸性):指金属材料能用铸造的方法获得合格铸件的性能。铸造性主要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和偏析。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模的能力,收缩性是指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程度,偏析是指金属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因结晶先后差异而造成金属内部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
    2:可锻性:指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时,能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它包括在热态 或冷态下能够进行锤锻,轧制,拉伸,挤压等加工。可锻性的好坏主要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
    3:切削加工性(可切削性,机械加工性):指金属材料被刀具切削加工后而成为合格工件的难易程度。切削加工性好坏常用加工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允许的切削速度以及刀具的磨损程度来衡量。它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导热性及加工硬化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通常是用硬度和韧性作切削加工性好坏的大致判断。一般讲,金属材料的硬度愈高愈难切削,硬度虽不高,但韧性大,切削也较困难。
    4:焊接性(可焊性):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能。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
    条件下,获得上等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二是使用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用性。
    5:热处理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化学热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铝,渗硼等。化学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抗疲劳强度和抗氧化性等。
    (7):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固溶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8):沉淀硬化(析出强化):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偏聚区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导致硬化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如奥氏体沉淀不锈钢在固溶处理后或经冷加工后,在400~500℃或700~800℃进行沉淀硬化处理,可获得很高的强度。
    (9):时效处理:指合金工件经固溶处理,冷塑性变形或铸造,锻造后,在较高的温度放置或室温保持,其性能,形状,尺寸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若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长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称为人工时效处理,若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时效处理的目的,消除工件的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改善机械性能等。
    (10):淬透性:指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钢材淬透性好与差,常用淬硬层深度来表示。淬硬层深度越大,则钢的淬透性越好。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含增大淬透性的合金元素及晶粒度,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有关。淬透性好的钢材,可使钢件整个截面获得均匀一致的力学性能以及可选用钢件淬火应力小的淬火剂,以减少变形和开裂。
    (11):临界直径(临界淬透直径):临界直径是指钢材在某种介质中淬冷后,心部得到全部马氏体或50%马氏体组织时的*大直径,一些钢的临界直径一般可以通过油中或水中的淬透性试验来获得。
    (12):二次硬化:某些铁碳合金(如高速钢)须经多次回火后,才进一步提高其硬度。这种硬化现象,称为二次硬化,它是由于特殊碳化物析出和(或)由于参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所致。
    (13):回火脆性:指淬火钢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该温度区间的脆化现象。回火脆性可分为**类回火脆性和**类回火脆性。**类回火脆性又称不可逆回火脆性,主要发生在回火温度为250~400℃时,在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重复在此区间回火,不再发生脆性,**类回火脆性又称可逆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回火脆性的发生与钢中所含合金元素有关,如锰,铬,硅,镍会产生回火脆性倾向,而钼,钨有减弱回火脆性倾向。
    徒手高精度打磨技巧
    1,器材:没有定角度磨刀器时,条形油石是徒手打磨的必需工具,我使用的280号和600号进口油石,油石敲成5厘米左右长度的短条,两端尽量敲平整,不要留有大的尖角,手指握持的时候才能踏实稳固,油石是消耗品,在打磨中工作面会逐渐变凹陷,这时就必须及时更换油石;一个软硬适度的衬垫物也是必需的,我是用两根5厘米左右长的钢筋焊成t字形,外面包裹胶布,水平置于桌上,工件放置在其拐角处,相当稳定,角度也容易控制;助磨剂用普通机油就行,用棉花签随时往加工面上涂。
    2,手法:手法是打磨的关键,左手稳固握住工件,在衬垫上放稳,左小臂在桌面上放踏实,足够明亮的灯光从身体左边照到工件,需要加工的小刃口面尽量保持水平向上,右手持油石水平拉动,就能搞出精度较高的打磨面来,右手的动作*为重要,以右手拇指和无名指将油石两端确实捏稳,中指小指自然贴靠无名指,为什么要用无名指呢?拇指和无名指的配合是*适合进行高精度手工作业的,比如在摩托车油门控制,开保险柜,握棒球棍等等精度要求很高的工作中,无名指都是*重要的参与部分,另外,打磨主要是靠小臂的水平摆动,拇指和无名指自然配合时,油石的位置正好在小臂的延长线上,水平打磨时能把油石的上下位移控制在*小,在工件上就能尽量实现*终的平面,而不是圆弧面,还有两个手法上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食指应该悬空,不要放在油石上,实践证明,那样会增加油石的上下摆动,另一点就是右手**不能戴手套操作!!打磨中右手必须随时保持敏感,而手套会阻碍感觉,相反的,左手在操作时却应该戴上手套,工件必须保持**的稳固,手套能吸收缓冲手的轻微抖动,减少误差。
    3,打磨:打磨前,先在刀身上粘贴一层透明胶,仅留出刃口部分,以免刀身被误动作擦伤,工作面上和油石上涂适量的油,此时工件与操作者身体平行,横在面前,同时加工面与桌面呈平行状态,油石也和桌面平行,油石与工件的垂线保持约30度角不变,以适度压力接触后,腕部保持不动,小臂摆动,带动油石在工作面上滑动,油石的滑动路线是与工件的平行线成约30度角,在粗磨时,顺刃口方向和逆刃口方向用力可以差不多,但在精磨时,就只能在顺刃口方向时用力,逆刃口方向时只能滑过而已,刚开始打磨时,油没有变颜色,油石的接触角度不是看得很清楚,这个时候只能靠经验下手,不要太用力,稍后,接触面上的出现黑色的油污后,接触面就能看得很清楚了,此时就可以保持一个固定的力度和行程了,这个过程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有时能长达数小时,相当考验人的耐心,在此过程中,双手的相对关系必须**保持稳定,稍有变动,就会造成工作面变成圆形,一切都得重来了,如果是未经手工打磨的新刀,油石上去后就能直接研磨到整个工作面,角度比较好控制一点,如果是打磨过的旧刀,其刃口往往是圆弧面,或是修改新刀的刀锋,油石上去只能先接触到很窄的一溜,连续打磨一阵后,此线就会逐渐变宽,直到接触面覆盖整个刃口面,打磨过程中要保持适度的油量,不能少也不能多,油少了影响打磨效果,多了会让人看不清接触面,涂油的工作尽量请助手进行,自己亲自动手的话容易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接触面,修复旧刀或是打磨很钝的刀,可以用低号油石开始,打磨到差不多时再换高标号油石,新刀则可以直接上高标号油石,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必须保持油石在工件上的水平位移量,足够的水平行程可以自动补偿打磨中的误差,使刃线很直,水平拉动行程过

产品搜索
联系方式
产品目录
Copyright@ 2003-2024  昆山升华鸿特殊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